在傳統(tǒng)與現代交織的時代浪潮中,一位95后女孩正以創(chuàng)新之姿,讓故鄉(xiāng)的那縷茶香萬里飄揚。作為蒙頂黃芽非遺制作技藝的青年傳承人,張憶萍既恪守古法、延續(xù)匠人之心,也勇敢擁抱變化、以新穎的思維叩響時代大門,在傳承與突破之間,平衡出一種獨具特色的“雙面”人生。
出生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qū)的張憶萍,自幼與茶結緣。童年時跟隨父母采茶、目睹父親張強炒茶時雙手燙出水泡的經歷,曾讓她只將茶葉視為謀生的依托。然而隨著歲月沉淀,她逐漸讀懂蒙頂黃芽更深層的意義——“這不只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更是雅安的一張文化‘茗’片?!?/p>
大學畢業(yè)后,她毅然選擇回歸家鄉(xiāng)“父親希望我繼承家業(yè),而我更想將蒙頂黃芽非遺制作技藝發(fā)揚光大”,她說。
最初兩年,張憶萍白天在茶山采茶,入夜便堅守在炙熱的炒鍋旁,在120℃-180℃的高溫中反復磨煉制茶技藝。手上水泡不斷、燙痕累累,她卻從未言棄,她說:“那時只覺得自己既然選擇了茶,就應該要義無反顧,我認為唯有熬得住艱辛錘煉,才能不辜負最初選擇時的那份堅定。”
憑借扎實的技藝與傳播茶文化的決心,她與父親張強先后在2024年、2025年成立了四川原真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蒙頂黃芽非遺傳承基地黃芽坊,隨后還將兩項國家級非遺——中國書法與蒙頂山茶進行巧妙結合,推出了首款可按需定制內容的創(chuàng)新產品“書法茶”,進一步助推了蒙頂山茶文化、蒙頂黃芽制作技藝的傳承與發(fā)展。
近年來,她參與制作的早春甘露、蒙頂黃芽、黃小茶等接連榮獲多項國內外大獎,2023年至2025年先后斬獲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非遺斗茶大賽金獎、第十四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亞太茶茗大獎賽金獎以及首屆“蒙頂黃茶杯”四川黃茶斗茶大賽金獎。
2025年5月,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在湖北五峰正式成立,張憶萍作為四川青年茶人當選首屆副秘書長,為川茶在全國茶產業(yè)中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贏得重要一席。
榮譽并未讓她止步,反而讓她在思考傳統(tǒng)茶業(yè)在現代社會的突圍方式上更加深入?!皶r代浪潮奔涌,流量已成為這個時代最生動的注腳。蒙頂黃芽的茶香要飄得更遠就需深諳此道,讓千年貢茶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在嶄新的時代語境里重現光彩?!?/p>
因此,她選擇了一種“雙軌推進”的策略:在技藝層面,她恪守古法,從攤晾到殺青,堅持手工制作,對每一道工序精益求精;在傳播層面,她活躍于展會、活動和新媒體平臺,通過視頻講解與直播展示非遺制茶全過程,將蒙頂山茶文化與蒙頂黃芽制作技藝帶入公眾視野。
與此同時,她持續(xù)深入茶山,拜訪老一輩制茶人,潛心文獻整理,不斷溯源與重構蒙頂黃芽背后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深度。
從青綠的茶園到燈光下的每一個鏡頭,從氤氳著茶香的黃芽坊到高手云集的賽場,張憶萍用屬于95后的語言重新詮釋著蒙頂黃芽非遺制作技藝的生命力。她不僅炒制茶葉,更編織著連接傳統(tǒng)與未來的紐帶;她的雙手,既觸碰著160℃的炒鍋,也敲擊著數字時代的鍵盤。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可貴的“雙面”統(tǒng)一——尊重根脈,也擁抱創(chuàng)新。而這杯蒙頂黃芽的香氣,未來將卷攜著歷久彌新的故事,飄向更遠的地方!
文字:梁鴻輝、華偉
圖片:張憶萍提供